当前位置: > > > 民政工作者学习两会精神个人体会5篇

民政工作者学习两会精神个人体会5篇-c7娱乐麻将胡了

时间:2023-06-21 18:45:05 浏览次数:

民政工作者学习两会精神个人体会篇1

  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引。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强化社会救助工作底线思维,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聚合各方面力量共同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坚决守住社会保障最后一道防线。

  一是要兜住底。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强化急难救助,确保群众在遇到各种困难、生活难以为继时,都能通过社会救助得到兜底保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推动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功能作用。

  二是要兜准底。拓展运用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机制,提高主动发现能力。全面落实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的专项救助。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切实把各类救助资金管好用好。

  三是要兜好底。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救助标准,健全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更好满足新时期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发展服务类救助,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完善政府购买救助服务政策措施,夯实社会救助基层基础,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民政工作者学习两会精神个人体会篇2

  全国两会强调,要“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基层治理”,为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民政人倍感振奋、倍受鼓舞。

  一是厚植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民政人必须用情用力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保障体系,守护好特殊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一老一小”关爱保护工作,在扶危救孤、帮扶济困中增进民生福祉。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全国两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民政人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民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民政工作进行前瞻性布局、系统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深化社会救助立法、殡葬领域改革、社会组织监管、治理效能提升、养老服务提质,坚决克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使民政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三是主动履职尽责。围绕xx民政“十四五”工作布局,推动全国两会精神落细落实。高水平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助力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高品质提升养老服务,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提升治理效能,深化“五星”支部引领“五星”社区创建,组建100个“五星”社区,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效能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深化婚丧礼俗改革,倡树文明新风。

  四是守牢安全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民政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强风险防控,做好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落实“日巡查、周例会、旬调度、月通报、双月督导、按季排名、半年小结、全年总评”安全管理常态长效机制,守护好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民政工作者学习两会精神个人体会篇3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一次高举旗帜、面向未来的大会。两会旗帜鲜明、民主团结、成果丰硕,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增光添彩。xx省xx市民政系统将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彰显民政担当。

  一是紧紧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打造精准有力、服务暖心的温情救助高地。全面实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打造“两中心一站一点”四级未保体系,即市级、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未成年人保护站、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点,提升未成年人关爱保障能力。持续拓宽残疾人主动服务路径,精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

  二是紧紧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打造多元供给、乐享普惠的幸福颐养之城。扎实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程,再创幸福院建设新经验。积极争列国家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城市,基本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谋划建设3个康养片区,推动形成养老、居住、休闲、医疗融合发展的养老产业。

  三是紧紧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打造畅通民意、集聚民智的共建共享家园。完善村(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引导村(居)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减负常态化。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争取设立“xx慈善奖”,积极举办“9·5中华慈善日”系列庆祝活动。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培树3家省级示范社工站,谋划实施5个全市示范性的社工项目。

  四是紧紧围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便捷高效、利民惠民的行业示范标杆。全面加强殡葬服务管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覆盖率达到60%。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促进公墓建设向节地生态方向发展。全面加强婚姻登记管理,鼓励建设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全面加强行政区划管理,不断提升地名文化服务水平。

民政工作者学习两会精神个人体会篇4

  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党中央继往开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谋划接续奋斗提出新目标,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擘画新时代新征程宏伟蓝图时,鲜明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全国两会期间,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共商国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还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民政是做人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工作。新时代民政工作在促进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不仅要展现物质力量,还需要发挥独特的精神文明建设功能,坚定不移推进民政文化建设,提振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具体实践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不断深化传承民政理念。要研究“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等工作理念,持续强化“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担当和关爱特殊群体的大爱,助力民政工作理念深化传承、与时俱进,使理念更加丰富并符合时代需要。

  二是持续弘扬民政系统文化。要传承红色民政基因,持续发挥老干部作用,传承“孺子牛”精神,打造民政历史文化展馆,弘扬民政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精神谱系。

  三是坚持促进服务对象精神富裕。面向基层,通过创新载体形式,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助力政策宣讲,激发服务对象的内生动力,鼓励其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引导他们感党恩、跟党走。

  四是积极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扶危济困、孝老爱亲、乐善好施、守望相助、慎终追远等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政业务文化,发挥其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移风易俗的社会教化功能。

民政工作者学习两会精神个人体会篇5

  2023年的全国两会,开启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新征程,凝聚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共识和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为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方向指引、开辟了广阔空间,也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工作”一词再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过去五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工作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社会工作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xx作为“五社联动”机制的发源地,将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深化“五社联动”机制探索,大力促进新时代社会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五社联动”政策制度、运行机制和服务标准,加强理论研究和实务创新。进一步指导武昌区、京山市等12个重点县构建区(县)-街(乡)-社(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不断丰富“五社联动”应用场景,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民政服务更加精准、更有温度。投入省级财政资金6000万元,支持400个村(社区)实施“五社联动”助力共同缔造项目,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培育激活社区社会组织,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立社区公益基金,助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同时,积极构建促进慈善社工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省政府开展“xx慈善奖”评选,省委人才办会同省民政厅开展“楚天英才计划”社会工作创新人才遴选工作,省委宣传部与省民政厅联合开展“荆楚最美社工”宣传展示活动,厚植慈善社工事业发展土壤。

推荐访问: 民政

网站地图